記得以前去參加面試的時候,就經常被問到:你覺得企業財務報表三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資產負債表,哪張表最重要?
當時,初出茅廬的我,想都沒想,直接蹦出:利潤表咯。然后就是面試官一臉生無可戀的表情,結果也可想而知了。
到底哪張表更重要呢?
企業經常會對利潤表進行財務調節,往往是十年盈利,一朝虧完,樂視網的賈躍亭(會計科班)就是這方面的鼻祖。
所以后來,有人再問我這個問題,我就會說,是現金流量表,因為真金白銀的現金流是沒法作假的。
但是,現金流也可以美化,現金流量表造假典型的做法是同時虛增經營性現金流入與投資性現金流出。
到現在,開始發現其實通過資產負債表才能真正看懂企業,當然能把三張表的勾稽關系都理順的人,才是真正的王者。
接下來,就講一下對于科技股財務報表的一些認知,也是多年研究的一些心得。
1、資產負債表
貨幣資金被公認為是最安全、流動性最強的資產,不過最近財務造假案例,問題都出在貨幣資金,讓投資者大跌眼鏡,前有康得新100多億貨幣資金虛增,后有康美藥業300多億貨幣資金說沒就沒了,再有輔仁藥業18億貨幣資金卻發不出幾千萬的分紅。
存貸雙高往往是問題關鍵所在,一個公司賬上大量現金,同時大量負債,如果現金不是募集資金受限,那么造假就確鑿無疑了。這個在康得新和康美藥業表現的淋漓盡致,最后也實際證明了財務造假。
接下來是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可以和負債表的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結合起來,就可以很明確的得出公司在產業鏈中的地位。
優秀的企業,一般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大于對應的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表明企業在上下游居于優勢地位。
格力電器就是典型的占用上下游資金的公司,格力2018年的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合計金額為436億,小于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的497億。在供應鏈管理上非常的強勢,都不用公司自己掏一分錢,就能完成上下游的流轉,實現上下游通吃。而財務造假的索菱股份則是一直被占用資金,最終失血崩盤。
預收款和預付款是類似的道理,這個典型的就是貴州茅臺了,先給錢再發貨??萍脊傻暮闵娮?,每年預收十幾個億,基本沒什么預付款。
產業鏈地位越強,在行業下行的時候抗風險能力越強,在行業增長的時候更不容易占用資金,對外部的融資需求就低。同時,壁壘強勁的公司也不容易被競爭者擠壓份額,不會出現殺價,降低毛利率。
存貨,主要分為涉及原材料和產成品,所以存貨的高低要區別對待。
例如浪潮信息,原材料對應的是CPU、內存和硬盤,服務器這個行業基本上是以銷定產,存貨越高,意味著公司對需求做好評估,下游公司已經開始下單,那么這個存貨越高,反倒是味著公司收入增長的前瞻性指標,未來業績爆發的保證。
如果是產成品的庫存較高,那就意味行業庫存積壓,需求不旺。2019年歐菲光進行15億的存貨減值就是這個原因。對于消費電子行業,這個科目就比較重要,特別是蘋果產業鏈公司,每年新機發售之前,都要進行大規模備貨,如果備貨高于市場實際銷售,就會形成滯銷。
然后是固定資產。首先固定資產增加,買設備建成產能才會有新增的供給能力,這決定了未來的收入增速,那預期越是明朗的公司會做更多的資本開支,當他們對預期看淡又會收縮。
科技股里面固定資產開支最明顯的就是消費電子行業和IDC行業。跑馬圈地是這些公司搶占市場份額的慣用手段,先把產能懟上去,擴出來之后需求跟不上,導致折舊增加,產能利用率不足,是經常發生的事情,現在西部地區大量IDC產能,利用率也就20-30%。
固定資產就有折舊,折舊年限一般是3年,5年和10年,如何處理決定了折舊成本。一般而言重資產會導致投入期利潤出不來,一旦設備折舊完利潤又會大量釋放。
科技股的不同點在于行業設備經常出現重大技術或者成本變化,如果跟不上變化,會導致現有設備競爭力下滑,產品開始殺價,而又需要投入新產線,利潤根本出不來。
臺積電和中芯國際就是這樣,臺積電的半導體制程要比中芯國際高出兩代,臺積電研發7nm成功的時候,中芯國際的28nm還沒有量產,作為行業的追趕者,中芯國際只能不斷燒錢,而臺積電可以躺著賺錢。面板龍頭京東方一路走來也是這樣,半導體行業追趕者注定需要大量燒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中國企業大量收購海外電子企業,有大量固定資產的標的需要特別注意,如果舊設備太多,后面難免要做更換,那公司可能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進去。當初長電科技購買星科金朋,星科的設備偏老,競爭力不足,后面就要付出更多的代價,何時扭虧一直成為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2、利潤表
主要是營業收入和毛利率。營業收入還是要和應收賬款結合起來看,靠應收款堆積起來的營收都是不靠譜的。毛利率的話,一般軟件企業毛利率都在70%以上,通信設備大概在30%-50%之間,電子制造企業大都在30%以下。
毛利率自然越高越好,越高就說明公司這個環節的附加值越大,壁壘越高。但也要和同行作對比,如果異常高于同行,同時應收賬款一大堆,那就有問題了。
銷售費用在業務開拓期一般都會略高,進入穩定期公司都會開始優化,同時也不需要那么多人去拉業務,會進入穩定狀態。值得一提的是,恒生電子會把軟件實施的費用記到銷售費用中,這也是它的毛利率非常高的原因之一。
管理費用基本隱含了公司內部的管理水平,一般都是拉出來和同行比較,過高的管理費用意味著內部效率偏低,可能存在鋪張浪費的現象。比如四維圖新,管理費用差不多能占到營業收入的80%以上,常年出不了利潤,然后看看管理層持股比例很低,你就明白了為什么。內部效率低下,使得很多國有企業就這樣一次次發展的良機
研發費用對于科技股算是比較重要的指標了。首先要明確資產化和費用化的比例,像恒生電子每年占營收40%以上的研發費用,全部費用化的企業,確實是比較有底氣的。而三安光電,把研發費用資產化比例超過75%,提高雖然短期利潤率,但未來攤銷會造成承重負擔。公司過于重視短期利潤,玩弄財技,動機不良。
值得一提的是,對研發費用進行單純的進行數值意義也不大,還是要結合產品競爭力,商業模式判斷。
比如軟件企業中,有產品型的公司和項目型的公司,如果兩家公司研發費用投入比例相同的話,最后的結果是不一樣的。項目型的公司,研發費用基本上是項目實施的費用,其實就是人員出差、住宿的費用,這種支出是沒有辦法用到下一個項目的,復用率不高。而產品型的公司,只要投入產品開發,一旦新產品問題,市場銷量起來,利潤就會奔跑。
財務費用的話,科技企業一般資本開支大的話,支出會比較多一點,主要還是看負債情況。
資產減值主要就是存貨和應收賬款的計提。應收賬款主要看絕對值和賬齡,大部分企業都是一年以內就沒什么事情。
3、現金流量表
最后就是現金流量表,前面提到現金流量表造假典型的做法是同時虛增經營性現金流入與投資性現金流出,不過現金流造假要比凈利潤的造假辛苦千百倍。
自由現金流是比較好的觀測指標,自由現金流最簡明計算方法:現金流量表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減去“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
自由現金流為正的企業,說明具有良好的財務彈性,其持續經營能力強,能夠源源不斷地為股東帶來現金產出;自由現金流為負的企業,則意味著企業財務彈性較差,需要外部融資。一個企業的價值通常就是未來每年的自由現金流按預期的折現率折現到現在的價值。
這個在消費電子行業表現尤為突出,電子行業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固定資產投入,自由現金流常年為負,靠融資補血,從商業模式上來講,屬于毀滅價值的一類,而軟件行業的SaaS行業,則是另一番景象,沒有凈利潤,但是自由現金流很充裕,恰恰是最佳的商業模式。
最后是一些科技股常用的指標,如人均產出,收入/員工數或者是毛利/員工、凈利潤/員工。只要是因為科技企業其實最重要的是人力,而人力資源恰恰是財務報表無法體現出來的。
這些指標增長意味著公司人員效率在提升,如果比競爭對手高,那就意味著公司是具有壓倒性的長期競爭力。一般比較簡單的判斷是,人均產出低于20萬的公司,其實基本上是偽科技企業,算算程序員、電子工程師的工資你就知道了,其實20萬并不高。
今天就講這么多,希望對大家的投資能有幫助。